
文| 陈亚明

【作者简介】陈亚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系主任;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口腔修复学”课程负责人,江苏省本科、专升本精品课程“口腔修复学”主持人,全国统编研究生教材“口腔生物材料学”、“全口义齿修复学”编委。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经历,为全国口腔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口腔修复领域人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急诊专委会顾问、美学专委会常委,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首席发展咨询专家,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委会专家库专家等学术社会组织职务。
冠修复涉及到很多都是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对于这一类牙齿尤其要注意。
根管治疗后的牙齿犹如经历了一场”重生”,但这场重生背后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危机。临床数据显示,接受过根管治疗的牙齿发生牙根折裂的风险较正常牙齿增加5-8倍,这一现象已成为现代牙体保存治疗领域的重要挑战。
01
牙齿结构如同房屋结构,有“承重墙”也有“框架结构”,由于龋坏或者外伤等因素,冠部的“框架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牙根如同“承重墙”,根管治疗中对根管的扩大处理,使“承重墙”愈发变薄,这些因素都使得原本完整的结构变得“体无完肤”,让其不堪重负,很容易发生折裂。
因此,牙齿大范围龋坏后,如同饱经风霜雨雪、年久失修的房屋,残破不全,经过根管治疗和树脂充填“修缮”后,需要对此“房屋”进行“加固”处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做冠修复对牙齿进行保护。
记得我工作的医院,当年曾经有个规定:“根管治疗,尤其后牙根管治疗后,若病历上医生没有写上建议全冠修复这句话,将被视为不合格病历!” 此规定虽然有些“极端”,但也的确可以在一定成都上减少很多根管治疗后的医患纠纷,对患者对医生都有益。
问题来了,是不是根管治疗后做冠就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呢?其实,也不完、如此。 根管治疗的技术现在已经非常先进:根测、机扩,热牙胶、各种根管锉、根管冲洗液、超声荡洗、激光辅助……各种技术和材料组合应用,尤其是根管治疗采用显微镜后,更让医生如虎添翼,也使根管治疗的质量大大提高。
但我个人体会,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看根管,和裸眼下看根管,其实际大小与镜下看到的是有差别的,镜下看好像还可以,裸眼看,好像根管扩大的尺寸已经远超过镜下的感觉,大了很多,尤其是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过度扩大根管。而这对于牙齿以后的防止折裂不一定是好事,我非根管治疗专家,在根管治疗方面要向显微牙医侯本祥教授、华西黄定明教授、空军军医大学余擎教授、北大口腔岳林教授、武大彭彬、上海交大朱亚琴教授等大家学习,我这个感觉不一定对,也欢迎他们批评指正!
02
想起一件事,2014年,我遇到一位来自美国的老太太,求治右侧上颌第二前磨牙,牙体龋坏、穿髓,正好那时候,科里来了一位牙体牙髓少壮派医生支持工作。
该医生一来科室报到时,就提出,1、必须四手操作,2、必须有显微镜。好,全部应允!
少壮派医生的确出手不凡,在综合科工作期间,处理了不少疑难杂症,他说:“没有显微镜,我已经不习惯,不知道怎么做了,我可以从根管口一直看到根尖孔!”
遂请他采用显微镜给老太太做根管治疗,花费逾千元。完成后两天来复诊,拟冠修复,观之牙已裂,无力回天,告知患者详情,问:“如何办?”答:”拔除为上策。”
患者无奈地说:“好吧,那就拔除罢”。事后细想:若是换个中国老太太(此处只是举例常见之现象,非刻板成见),会如何反应?
根管治疗后牙折裂的原因有很多,即便是冠修复,也会有为数不少的牙齿会产生折裂,这一点一定要事先和患者交代清楚,患者也必须了解,做了冠,牙齿并非进了“保险箱”,折裂也有可能发生,万一遇到这种情况,不要一味地指责医生。
牙根折裂的早期症状具有高度欺骗性,62%的患者仅表现为间歇性咬合不适。特征性的”裂纹线征”在普通X线片上的检出率不足15%,锥形束CT可将诊断准确率提升至89%。临床检查时,使用橡胶轮进行咬合测试能诱发特征性剧痛,其灵敏度达92%。
折裂进程呈现典型的阶段性特征:初期微裂纹局限于牙本质内层,中期形成贯通性裂隙伴牙周膜反应,终末期导致牙根纵裂及骨吸收。值得注意的是,58%的病例在出现明显症状时,裂纹已延伸至根尖1/3区域。
03
前一段时间(2024年4月),遇到一位患者,年过70,2023年9月前后做右侧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治疗,该患者上6缺失,最终做了5-7的全瓷桥修复,修复后患者非常满意。
不料一个半月前出现前磨牙颊侧瘘管流脓,检查见根管充填到位,遂先做局部冲洗消毒并用半导体激光处理,一周复诊,症状全消。
不料一周前又出现症状。“事出反常必有妖!”,经过拍片仔细检查,并与几位医生一起讨论,发现患牙根尖区未见异常,但是近中和远中(牙根周围)出现牙槽骨吸收阴影,提示牙根周围有炎症。
我心存侥幸,还想保守试试,还是年轻医生反应敏捷,观察仔细,提出:“可能有牙折”,再次放大图像,仍然不见折裂,探诊发现一侧牙周袋很深,与患者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拔除此牙,但保留后牙的全瓷冠固位体,拔除后检查离体牙,发现有牙根外吸收,并且看到颊舌侧各有一道明显的纵向裂纹!
真相大白!真的要感谢这位年轻医生的提醒!对此牙若仍然采用保守治疗,哪怕是再做根管治疗,也无力回天了。
隔天,在另一家医院指导年轻医生临床工作,闲暇之余,与一年轻医生谈到此病例的治疗情况,提醒医生会遇到此类患者出现不能用常理解释的症状,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仔细检查,不然有可能陷入误区!
几天后,该年轻医生恰巧真的遇到了类似情况,拔牙后,也是看到了一道裂纹!
年轻医生事后发微信说:“昨天您刚和我说完,今天多留意了一下,这个患者一年前外院做的根管治疗,瘘管消了一段时间后又反复起,今天来拍了片子一看一开始没看到后来横切面看到的”。
庆幸这位年轻医生听进去了我对她说的故事,用心对待患者,发现并解决了问题!
我们真的是需要终身学习,需要多思考。唯如此,才能够不断进步!

图1-2 第一位医生拔除的牙齿
图3 另一位医生拔除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