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文化网 文学作品 【牙冠修复纪事32】临时冠的魅力 | 陈亚明教授专栏 

【牙冠修复纪事32】临时冠的魅力 | 陈亚明教授专栏 

广告位

文| 陈亚明

(陈亚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系主任;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口腔修复学”课程负责人,江苏省本科、专升本精品课程“口腔修复学”主持人,全国统编研究生教材“口腔生物材料学”、“全口义齿修复学”编委。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经历,为全国口腔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口腔修复领域人才。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委会专家库专家。)

修复的牙体预备后,需要做临时冠戴入患者的磨好的牙齿上(专业术语称之为预备体),现在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临床必不可少的冠桥修复操作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30多年前,可不是这样。

01

有些医生冠桥修复牙体预备后,并不给患者做临时冠,那时候,常见有患者做冠桥,尤其是前牙做多个冠,牙体预备后并不戴用临时冠。很难看不说,有些活髓牙会很敏感,遇到冷热刺激,患者很难受。“牙齿磨过以后,我连呼吸都觉得牙齿敏感疼痛难受!”有患者抱怨说。

当时,即便是做临时冠,一般也都是用自凝塑料制作。

一次我到苏北某市的当地一个著名牙科诊所探访,看见那里的医生牙体预备后,取印模,然后灌注石膏模型,等待半个多小时,石膏模型干燥后,涂布分离剂,再将自凝塑料堆塑在模型上,塑料固化后,用慢速电机,车针反复修整冠桥形状,一边修整,一边在患者口内试戴,,患者和护士在一旁呆呆地看着医生满头大汗费力地修磨一个白色“疙瘩”,椅旁的地面上和医生的工作服上洒满了磨出来的白花花的自凝塑料碎屑,既耗时费力也很不美观。还有一股固化反应时塑料单体的刺激气味,患者只能忍受。

记得我在北京攻读研究生期间,1987年,医院邀请两位美国纽约大学修复教授来华讲学,教授理论讲授后,在修复科临床示范为一名患者设计制作一个上颌后牙固定桥的过程。先是在牙体预备前用烤软的红蜡片制取局部印模,放在工作台上,然后做牙体预备。牙体预备完成后,调制白色自凝塑料在面团期,放入蜡片印模中,然后放回到原来制取局部印模的牙列部位,稍后取下,再将里面的塑料固定桥雏形取出来,略加修整抛光,一个非常漂亮的临时固定桥由此制作完成。令一旁观摩的诸位医生包括我们几个研究生叹为观止!

毕业后被分配到到南京工作,在临床上也如法炮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让我的同事啧啧称奇。后来,还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这一技术写了一篇小文章发表在专业杂志上。呵呵,现在想来,每一次的学到,产生的效果都能令人感叹!

02

我一直认为,临时冠桥真的是要好好制作,因为这才是医生在临床“亲手制作”的作品,也反映了一个医生的工作态度和设计理念。若是前牙修复,还反映了医生对于前牙美学的理解。

通过临时冠桥的戴入,让患者感受到修复后的情况,也可增强患者的信心,增加其对医生的信任感。

到了2002年前后,医院购进了德国进口的DMG、日本松风公司的临时冠材料复合树脂,自此,自凝塑料做临时冠桥渐渐在临床上越来越少,同时,临时冠桥的重要性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的重视,绝大多数医生都会选择给患者做临时冠桥了。

图1. 各大口腔材料公司的临时冠材料

说到这里,想起了当年与同行就临时冠的一次讨论,有一次与同行聚会,闲聊中提到临时冠的话题,有医生表示,不赞成将临时冠做得“太逼真,太精致”理由是“若做的太好,结果最终修复的冠桥看上去还不如临时冠桥,患者会有意见!”

我的观点是,若遇到这种情况,最终的修复体是经过取模、加工等一系列程序,有技师精心打造,结果还不如临床医生在椅旁短时间制作的临时冠。那么,正确的做法不是降低对医生自己做的临时冠的要求,马马虎虎在椅旁做临时冠,而是立即更换与医生合作的义齿制造企业!换一家比较好的加工企业,因为他们的技师水平有待提高,我们不能因为技师做不出质量高的永久修复体而降低对临时冠的要求。

另外有一件事让至今记忆犹新:一中年女性患者来做前牙修复,此人是一公司老总,对其外貌包括牙齿的美观要求比较高。牙体预备后,我立即为其做了临时冠,患者对着镜子左看右看,非常满意,“哎呀,比我原来的牙齿好看多了,我正好要去北京出差谈一个项目,这下不用担心了,”我反复强调,这个只是临时冠,还有更好的持久性的最终修复体在等着她过几天来戴,并和她约好的复诊时间,患者非常高兴地离开了。

到了复诊那天,患者却爽约了,我立即打电话问其原因,对方在电话里笑着对我说:“谢谢您打电话来,我这个牙齿已经很好了,几位好闺蜜都夸我的牙齿比以前漂亮多了,还问我是在哪里做的,我觉得不用再去医院找您更换什么永久全瓷冠了!“

闻此言,颇感意外,只好在电话里反复强调,牙冠已经做好,正在“静静地等待着主人尽快光临医院将其戴走”。我还告诉她,临时冠虽然好看,但不能持久,不久以后就会磨损,必须要更换成全瓷冠才好,电话那头,患者勉强同意,结果还是不见人影,又是几次电话催促,患者才来医院完成了最终的修复体的粘固。

03

在口腔修复治疗中,临时冠(临时修复体)的戴用是临床操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维持和保护作用,

1. 防止牙本质暴露并保护牙髓,隔绝外界刺激:牙体预备后,牙本质暴露,对温度、化学刺激敏感。临时冠可隔绝冷热、食物残渣等刺激,避免牙髓激惹或过敏。

2. 防止牙体折裂:牙体预备后的牙齿抗力下降(尤其是大面积缺损或根管治疗后),临时冠提供机械保护,防止咬硬物时折裂。

3. 维持生物封闭:覆盖预备体边缘,减少细菌侵入,降低术后敏感或感染风险。

4. 保护牙龈及软组织健康:保证牙龈在牙体预备体后恢复原有状态并保持健康;维持牙列功能与稳定性;塑形牙龈轮廓;减少牙龈增生; 防止食物嵌塞和菌斑堆积,避免牙龈炎症或过度增生。

5. 保持咬合关系:临时冠恢复正常的咬合高度和邻接关系,避免对颌牙伸长、邻牙倾斜或移位,确保最终修复体的精确就位。

图2.临时冠的临床制作过程1

6. 恢复咀嚼功能:临时冠提供初步的咬合支持,避免单侧咀嚼或颞下颌关节紊乱。便于患者正常行使咀嚼功能并增加舒适感。

7. 维持发音与美观:前牙临时冠恢复唇部支撑和发音功能,减少患者社交心理压力。

图3.临时冠的临床制作过程2

8. 改善美观,增加患者自信和对医生信任感:患者可提前适应修复体的咬合、外形及异物感,减少正式修复体戴入后的不适。

二、诊断作用

1. 评价咬合关系,牙合面磨损或其他原因缺损,可借助暂时性修复体对新咬合设计进行评估,如:垂直距离、咬合接触、发音等;

2. 对修复体美观进行评估,如:牙齿形态、颜色和位置等;临时冠作为“试戴模板”,允许患者参与评估形态、颜色、长度等,为最终修复体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依据。评估临时冠的形态、比例与面部协调性,指导最终修复体的美学设计。

三、治疗作用

1. 帮助消除牙龈炎症,比如由于原修复体轴面外形过大影响牙龈边缘的菌斑控制,在戴用一段时间暂时性修复体后可使牙龈炎症消退;

2. 过渡性治疗:对于复杂病例(如咬合重建),临时冠可作为过渡修复体,逐步调整咬合关系,降低治疗风险。

3. 有助于牙龈外科手术后牙龈健康恢复和稳定。

图4.临床制作的临时冠(陈亚明)

四、其他作用

1. 对牙体预备质量进行评估,可判断其牙合面和轴面预备是否符合要求,轴面是否有倒凹;

2. 帮助确定不可靠牙齿修复治疗的预后。

不戴临时冠的潜在风险

牙髓损伤:暴露的牙本质易引发不可逆性牙髓炎。

牙齿移位:邻牙倾斜或对颌牙伸长导致修复空间丧失,最终修复体无法就位。

牙龈退缩或增生:未受控的软组织反应可能影响修复体边缘美学。

患者满意度下降:缺乏适应期可能导致最终修复体戴入后投诉增多。

临时冠不仅是“过渡性修复体”,更是实现精准修复、保障长期疗效的关键步骤。其作用贯穿于牙体保护、功能恢复、美学预判、软组织管理及医患沟通等全流程,直接影响最终修复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临床中需根据病例特点个性化设计临时冠,并严格把控其密合度与功能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口腔文化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3211286(微信同号)

邮箱: kqwh99@163.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