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文化网 文学作品 【牙冠修复纪事31】何必“挑战自我”?| 陈亚明教授专栏 

【牙冠修复纪事31】何必“挑战自我”?| 陈亚明教授专栏 

广告位

文| 陈亚明

【作者简介】陈亚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系主任;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口腔修复学”课程负责人,江苏省本科、专升本精品课程“口腔修复学”主持人,全国统编研究生教材“口腔生物材料学”、“全口义齿修复学”编委。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经历,为全国口腔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口腔修复领域人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急诊专委会顾问、美学专委会常委,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第七届理事会首席发展咨询专家,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委会专家库专家等学术社会组织职务。

临床上,冠修复牙体预备目前有医生使用放大镜或者显微镜,也有医生仍然是靠裸眼观察术区。都涉及到灯光的选择和控制问题,有人说,对于牙医而言,临床设备什么最重要,回答是:“牙科综合治疗椅”,其次重要的就是灯光。此观点有一定道理。几十年来,中国口腔医学发展迅速,牙科综合治疗椅也完成了从传统的油泵牙科椅到电动牙科椅的发展历程,让牙医的临床工作条件有了根本的改变。

01

起初,大家对于牙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记得在1989年前后,我所工作的单位,诊室都是配备的油泵牙科椅,后来购进了两台西北机械厂生产的电动牙科椅(这些油泵牙科椅和第一批西北厂的电动牙科椅,现在已经只能在牙科博物馆看到了),条件改善了很多。

长期使用油泵牙科椅的医生们,刚开始尝试使用电动牙科椅,工作的舒适度,工作效率大为提高,都很开心。

但是僧多粥少啊,最终科室规定,论资排辈,年资最高的两位医生,可以使用电动牙科椅,其他人还是用油泵牙科椅,羡煞我等年轻医生啊!

至于治疗台,我们年轻医生用油泵牙科椅,上海CS16牙科治疗台,治疗台配备的灯,分为强弱两个级别,根据临床需要和医生习惯调节。

不久,医院计划拿出有限的资金,购买一批牙科椅。部分领导认为:现在医院资金短缺,尽量购买便宜一点的设备,节省资金。此观点让我极不认同。不顾自己刚刚到医院工作、人微言轻,大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购买便宜的产品,看起来是节省了费用,但是,却是以设备简陋,工作人员操作不便利,劳动强度加大为代价,不可取。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哪怕是少买几台,也还是要购买性价比高,质量好一点,设施比较全面的产品。

感谢当时的领导宽宏大量,并没有因为我的“冒犯”而排斥我的意见。 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还是购买了一批西北厂的电动口腔综合治疗椅,此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对当时的领导充满感激之情。

02

早期的电动牙椅,采用的是二级调光系统,即强光和弱光两个档次。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有些牙椅设置了LED光源,有些设置了无级调光。

我个人更喜欢无级调光,光强可以从暗到亮逐渐增加。对于仅有强光和弱光两级调节的牙椅,平时一般检查用弱光,口内治疗操作比如牙体预备、根管治疗或者拔牙手术时选用强光。还有的放大镜也配备了光源,也是不错的选择。若长期让眼睛在强光下观察,对眼睛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个人浅见,不一定对,欢迎行家指正)。

其实无级调光最好,比如现在口腔激光已经日渐普及,激光治疗时有时候激光治疗仪会配备引导光(半导体、钕激光和铒激光肉眼不可见)指明激光照射的部位有利于临床激光治疗操作,而引导光比较弱,在强光下根本看不到,类似于现在高清的显示屏,普通的激光笔根本无法显示屏上显示。所以,建议在采购牙椅时,还是要考虑到光源的选择,仅有强光和弱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了。

综合治疗椅的发展变化也是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功能越来越多,数字化时代给牙科综合治疗椅的发展提供非常好的契机,我们看到现在的综合治疗椅,更加人性化,功能越来越多。有的将电动马达、光固化灯、洁牙机灯全部组合到综合治疗椅当中,给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在灯光的设计方面也别出心裁,使用了LED灯,开关不用手接触,采用感应的方式,非常方便。

03

前不久,我与一位口腔综合治疗(椅)台生产厂家的老总交流,谈到现在牙椅的价格便宜,有的牙椅价格居然仅有1万不到,让我感觉不可思议。

老总听后,笑了,他说:“我们有一款牙椅,光是灯具的成本就在7000元左右,而1万不到的牙椅,用的是什么样的灯呢?”

有医生告诉我,门诊购买的牙椅,仅有一万元左右,还有医生告诉我甚至不到一万元就可以买到“不错的”牙椅(口腔综合治疗椅),我很担忧,除了其他基本功能之外,其中的灯管是不是能够达到要求,长期使用会不会对医生的眼镜造成伤害?那样,就太不划算了!

在牙科临床操作中,灯光的使用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患者舒适度和操作安全性。所以,在关于口腔医生最重要的设备排序,人们将灯光排在第二位,是有一定道理的。以下是牙医使用灯光时的关键注意事项:

1. 光照强度与均匀性

适度亮度:灯光需提供足够的亮度以清晰观察口腔细节(推荐1000-1600勒克斯),但避免过强光线导致患者眼部不适或医生视觉疲劳。

均匀覆盖:确保光线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亮或阴影干扰操作区域(如后牙区、窝洞预备区)。

2. 灯光角度与位置

精准定位:调整灯头角度(通常建议15°~30°倾斜),使光线聚焦于治疗区域,同时避免直射患者眼睛。

减少眩光:使用防眩光设计或调整灯罩角度,防止反光干扰医生视野(如金属器械或湿润牙面的反光)。

3. 温度控制

防止热损伤:传统卤素灯可能产热较高,需控制照射时间,或优先选用LED冷光源,避免长时间照射导致患者口腔黏膜或牙髓温度升高。

间歇使用:在非操作时段(如等待材料固化时)暂时关闭或移开灯光,降低局部热积累风险。

4. 患者舒适与安全

预先沟通:开启灯光前告知患者,避免突然强光引发紧张。

眼部保护:为患者提供护目镜或遮挡布,防止光线直射眼睛;对光敏感者(如散瞳后)需特别防护。

特殊人群适配:儿童、老年患者或张口受限者,需调整灯光位置或强度以减少不适。

5. 感染控制

消毒规范:灯柄、调节按钮等接触部位需严格遵循消毒流程(如酒精擦拭或屏障隔离),避免交叉污染。

避免污染:操作中注意灯罩勿触碰患者体液或污染区,必要时使用一次性保护套。

总而言之,牙科灯光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精准治疗的保障。合理调节强度、角度与温度,结合患者个体化需求与严格感染控制,可显著提升操作效率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定期维护设备与更新技术(如智能感光调节系统)也是现代牙科的发展趋势。

04

上次提到牙体预备的时候医生操作的体位“千姿百态”,其实,在灯光的使用上也是“千奇百怪”。

图1.灯光控制不当 仿头模冠修复牙体预备所见

有的医生将灯光一直照在患者面部的上三分之二区域,患者在光线的刺激下只好将眼睛闭上,给患者的感觉很不好。还有的是不擅长将灯光照在备牙的术区,也许是缺乏助手协助,也许是没有了解灯光的重要性,缺乏经验。

我在各地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医生在备牙的时候,最需要灯光照亮的区域却是一片漆黑,按照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口腔医院著名牙体牙髓专家侯本祥教授的说法;“那纯粹是挑战自我的节奏啊!”按现在的网络用语,也叫“没苦硬吃”哈哈。

就如同人戴用的眼镜一样,牙椅的灯是需要经常擦拭保养的,我经常看到的是,一个科室所有牙椅的灯罩都是灰蒙蒙的。我在修复科工作,记得一次,实在忍无可忍,“多管闲事”的老毛病又犯了,在周日值班的工作之余,将科室里所有的灯罩都擦了一遍,结果第二天上班,一位资深的老同事和我说:“咦,昨天谁将我牙椅上的灯换了新灯?”

图2. 将黑暗留给自己,“挑战自我”,仿头模冠修复牙体预备所见

主持建立了新的科室急诊综合科以后,要求全科室成员必须保持牙椅灯罩的清洁,定期擦拭,“若哪一位医生没有时间擦拭灯罩,没有关系,我来帮助您擦干净,希望我们每张牙椅的灯都非常明亮。”如此一来,科室的所有牙椅灯光明亮,灯罩洁净。

我在想啊,若患者坐在牙椅上,一抬头看到那积满灰尘都计划看不清灯泡的灯光,会不会产生联想:“这个灯那么多的灰尘,医生都不擦,这里的感控和消毒工作是不是达到标准呢?”如此灰尘,会不会降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笑话:一次我到某院正畸科,见到牙椅的灯罩灰蒙蒙,恰好见到我熟悉的毕业的研究生在侧,就批评道: “你看看,在这里工作,也不知道将老师牙椅的灯罩擦干净,老师太忙,没有时间,你可以代劳一下哦。”

结果几天后,偶遇此研究生,她很委屈地告诉我:“我按照您建议的,将灯擦了一遍,非常干净,结果第二天老师来上班,将我批评了一通! ”

我诧异:“为何?”对方回答:“老师说他是故意留着灰尘的,这样的话,粘接托槽,用树脂,有灰尘遮挡灯光,可以减少树脂不全固化的风险! ”。我晕!

牙椅灯光不当使用的危害贯穿治疗全程,需通过规范操作与设备管理规避风险:

严格培训:医生及助手应掌握灯光角度、强度、时间的科学调节方法。

优选设备:采用LED冷光源、防眩光设计及自动感光调节系统。

双重防护:为患者佩戴护目镜,操作区外覆盖冷色或暗色遮挡布减少散射光。

定期维护:校准色温、检查散热系统,并制定灯光故障应急预案。

将牙科综合治疗椅 (台) 的灯罩,包括灯头擦拭干净,保存清洁明亮的状态,是最基本的要求,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医生的职业素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口腔文化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3211286(微信同号)

邮箱: kqwh99@163.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