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口腔观察》丹贝& 陈亚明
编者按
在北京国际口腔展期间,由FDI组委会、中华口腔医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口腔义齿数智化(北京)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头部企业代表发表了主题演讲。作为该活动的重要推手与组织者之一,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陈亚明教授也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为进一步推动口腔义齿数智化的交融发展,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口腔观察》特别对话陈亚明教授,解读口腔增材制造的关键与热点问题,以飨读者。

口腔增材制造:开启齿科新时代
《口腔观察》:基于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的解决方案,在口腔行业的发展与运用可谓如火如荼,请问陈教授,口腔增材制造对齿科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陈亚明:可以这样说,口腔增材制造为口腔医学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变革。它突破传统,依据 CAD 模型数据,层层累加材料,制造出三维实体, 从修复到正畸、种植,增材制造技术贯穿口腔医学多个领域,以其高精度、个性化、快速制造等显著优势,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体验,也为口腔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启了齿科新时代。
在口腔三大领域我们口腔人可以真切体验到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1. 修复:过去制作修复体,工序繁琐,耗时费力,现在,只需数字化扫描获取三维数据,然后通过CAD,将数据传输至 3D 打印机,快速、精准制造修复体,如牙冠、牙桥、义齿等。
图据豆包AI生成
2. 正畸:传统正畸治疗患者需佩戴金属牙套,美观欠佳,舒适度不高。 3D 打印,不仅隐形美观,还能根据患者牙齿移动情况个性化定制,大大提高了矫治效果和患者依从性。
3. 种植:口腔种植手术,可制作个性化种植导板,帮助更准确地植入种植体,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风险 。
面临问题:前行路上的障碍
《口腔观察》:口腔增材制造技术有着如此广阔发展前景,请问在口腔行业的实际推广与应用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阻碍?
陈亚明:是的,如你所说,在实际推广与应用过程中,其实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问题制约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这些前行路上的障碍。这包括材料局限、成本难题、技术标准缺失、人才匮乏四个方面。
首先,材料局限。目前,可应用于口腔增材制造的材料种类相对有限。金属材料主要集中在钛合金、钴铬合金等,而对于一些特殊需求,如兼具高强度与良好生物活性的金属材料,研发和应用还不够成熟。树脂材料在长期口腔环境下的稳定性、耐磨性等不足 。部分材料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也未能完全达到临床理想标准,可能导致患者过敏反应或修复体过早损坏等问题,限制了增材制造技术在一些复杂口腔病例中的应用。



(支架图片由南京铖联公司提供)
第二,成本难题。3D 打印设备价格高昂,打印材料成本也不低,例如某些特殊的金属粉末或高性能树脂材料,其价格是传统口腔材料的数倍。设备维护保养成本同样不可忽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维护,一旦出现故障,维修费用也相当可观。使口腔增材制造相关的诊疗费用居高不下,许多患者因经济原因而选择传统治疗方式,限制了口腔增材制造技术的普及。
第三,技术标准缺失。口腔增材制造技术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材料及打印工艺存在差异,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于修复体精度、强度、生物相容性等关键性能指标,缺乏量化标准和检测方法,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也给监管带来了困难。患者和医生对增材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疑虑,容易引发信任危机,不利于该技术的健康发展。
第四,人才匮乏。口腔增材制造涉及口腔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多学科知识,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目前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高校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少,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导致专业人才供应不足。继续教育和培训也相对滞后,口腔医生和技师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无法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优势,限制了口腔增材制造技术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
未来展望:突破困境,迈向光明
《口腔观察》: 口腔增材制造开启了齿科新的时代,同时又面临上述具体发展障碍,请问陈教授您怎么看待未来的口腔增材制造行业呢?
陈亚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用两个诗词来形容行业的发展,我想我们行业也应该哲学地去看待新的事物,它的方向、归途和未来。我们一定会突破困境,迈向光明的。
首先,材料创新可期: 新型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的研发,如将高强度金属与高韧性聚合物复合,可制造出既坚固又轻便、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修复体。
其次,成本降低在望 :技术进步将推动 3D 打印设备不断升级,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预计几年内,增材制造产品价格有望下降 30% – 50%,市场普及率将提高 50% 以上。

第三,标准与监管完善: 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和监管体系是口腔增材制造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各国相关机构和行业组织正积极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第四,人才培养加强 :高校和职业院校将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
最后,技术融合拓展: 口腔增材制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打印等前沿技术融合将为该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应用。
总的看来,口腔增材制造技术已在修复、种植、正畸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更优质、个性化的治疗体验,推动了口腔医疗行业的发展 。然而,前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材料局限、成本难题、技术标准缺失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展望未来,随着材料创新、成本降低、标准与监管完善、人才培养加强及多技术融合拓展等趋势的不断推进,增材制造有望突破当前困境,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应积极应对挑战,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标准与监管体系,抓住技术融合带来的机遇,共同推动口腔增材制造技术不断进步,为口腔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先进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