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文化网 人物 中国当代口腔医学领域十大杰出女性︱3•8国际妇女节特稿

中国当代口腔医学领域十大杰出女性︱3•8国际妇女节特稿

广告位

导语:

在中国口腔医学史上,涌现出了这样一群杰出女性,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披荆斩棘、奋勇向前,默默耕耘、潜心研究,挥洒青春、奉献智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她们是大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大时代的参与者;她们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也绽放了女性自身的光芒;她们为口腔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乃至世界口腔医学的发展中,功不可没;她们拓宽了口腔医学领域的边界,创造了中国口腔医学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和“唯一”,为后人提供更宽广的道路。希望“十大杰出女性”的力量可以激励大家跟随前辈的足迹为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辛勤耕耘、砥砺前行。

现将中国口腔医学领域十大杰出女性分别介绍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文︱李 刚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画︱吴友农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01张琼仙 教授(1910-2010年)

四川简阳人。1929年考入华西协和大学牙学院,1936年张琼仙从华西协和大学毕业,因学业优秀,通过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考核,被授予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牙医学博士。随后留校任教,一生大部分时间致力于口腔固定修复学的教学、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

成为口腔修复学专家、我国利用针型固位的首创者,其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治疗效果,受到国内各界病人,包括许多知名人士、高级领导的好评和赞誉,为中国口腔医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02王巧璋 教授 (1915–1988)

四川自贡人。1940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牙科学系,1946年留学美国,1948年回国。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学常委、全国妇联执委、农工党第九届中央委员,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巧璋教授对儿童龋病病因学、流行病学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提出“糖原的内因致龋学说”,此项工作于1977年被列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重要研究成果。她还是中国儿童牙病学的创始人,著有《拔牙技术》等。

03周继林 教授(1917-)

湖南长沙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1946年进入美国维利弗治总医院颌面中心进修,次年回国,曾任国防医学院主任教官;建国后,历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上海第二医学院兼职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口腔科副主任、教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继林教授率先开展对颌面战创伤恢复功能的研究,提出保存重度牙周病患牙的综合序列治疗,创立老年人口腔黏膜病无创检诊方法,创新提升无牙颌总义齿修复效果的措施,潜心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治。

04邹兆菊 教授(1918-1998)

江西南昌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曾任江西省医院主治医师;建国后,历任北京医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

邹兆菊教授对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米-舍氏综合症X线诊断有较深研究,是国际上较早应用颞颌关节造影者之一;主编有《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等。邹兆菊教授是我国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奠基人,对我国口腔放射学的重大历史性贡献和深远影响。

05董淑芬 教授(1919~1982)

黑龙江呼兰人。194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齿科部,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留学苏联,1957年获莫斯科口腔医学院颌面成形外科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西安医学院副教授、教授、口腔系主任、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理事、陕西分会副理事长。

董淑芬教授在颌面器官畸形、缺损的修复和再造及人体组织移植、异体及异种软骨移植等方面的临床研究中均获丰硕成果。

06王惠芸 教授(1920-2011)

四川荣县人。1945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获牙医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建国后,历任第四军医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口腔基础教研室主任。

王惠芸教授系统地研究并提出了中国人的牙体解剖生理特点,从口腔基础医学方面提供了研制成功成品总义齿的数据;并于1956年研制成功战伤义齿,解决了战伤牙列缺损的修复问题。1978年,王惠芸教授从肌电、下颌运动轨迹及X线影像等方面,研究咬合、肌肉、颞颌关节的关系,提出了关于学的研究体系;1979年研制成功全口成品塑胶牙列,著有《牙体解剖学》《牙体解剖生理学》等。

07陈安玉 教授(1925-1994)

四川开江人。1949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获牙医学博士学位,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四川医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附属口腔医院院长、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60年、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陈安玉教授对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口腔缺损的临床修复、胎儿口腔形态的发育等颇有研究;主编有《口腔矫形学》、《口腔医学新篇》,著有《口腔矫形应用解剖生理学》。1991年陈安玉教授主编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口腔种植学》专著。

08曹采方 教授(1935-)

上海人。历任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学教研室主任、牙周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亚太地区牙周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牙周病学组组长,卫生部新药审评中心专家、五官科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口腔药物临床药理基地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专委会首任主委。

曹采方教授是我国牙周学界的学术带头人,是改革开放后口腔医学界公派出国第一人;她在龈沟液内容物、牙周炎的免疫学和酶学诊断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开发了X线片数字减影技术,用于牙周炎患者和种植体周围的牙槽骨微细变化等。主编了建国以来第一本卫生部规划教材《牙周病学》第一版和第二版。

09石四箴 教授(1940-)

台湾台南人。1956年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87年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兼儿童口腔医学教研室主任,1989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次年转任教授;1994年3月转入上海铁道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现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任主任,1995年任上海铁道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2000年4月起任同济大学儿童口腔医学院院长兼儿童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第八届台盟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党员、台盟盟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石四箴教授在儿童龋齿防治的系列措施及牙列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其有关乳牙龋病、乳牙畸形牙、乳牙列及龋病敏感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填补了我国在该专业的不少空白。石四箴教授系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首任主委,亚洲小儿齿科学会会长,主编了国内第一本儿童口腔医学教材。

10周学东教授(1957-)

四川成都人。周学东教授1980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系,1987年公派到丹麦奥尔胡斯皇家牙学院进修学习,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培养的第一位口腔内科学博士;曾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院长,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学术院长,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学东教授主要从事龋病病因及防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尤其在口腔微生态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研究中有较深造诣;其牙体牙髓病防治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项目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者简介:

李刚 博士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口腔卫生保健专委会常委,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委会副主委。

李刚博士在口腔医学院、现代管理学院、政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受过多个专业教育,先后获医学学士、项目硕士、医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军事口腔医学、公共口腔卫生服务和口腔医疗服务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共完成基金项目、委托项目、合作项目课题44项,主编和编著出版口腔医学专业图书55本,副主编和参编出版口腔医学专业图书49本,发表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768篇,发表参与作者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128篇,多篇论文被SCI、Medline、CA等国际权威检索收录。

李刚博士陆续发表《中国口腔医学史的三个阶段》、《20世纪中国口腔医学十大事件》、《中国古代对口腔医学的八大发明》、《中国古代对口腔医学的四大发现》、《中国牙科诊所发展的三次创业浪潮》、《20世纪中国口腔医学十大杰出人物》、《国外牙科设备工业的六大发展趋势》、《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十大奠基人》、《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的十大历史功绩》、《中国口腔医学史最有价值的四大历史物证》、《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口腔卫生处五大历史功绩》系列论文。

友农 博士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江苏省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委会常委,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委会副主委。

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医学博士;长期从事口腔医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共完成基金项目、委托项目、合作项目课题20项,主编和参编出版口腔医学专业图书29本,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200余篇。

吴友农博士从小在外婆夏静渊(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学院国画系,巨匠齐白石的入室弟子,擅长虾、蟹和梅花)指导下学习绘画和书法,其用笔用墨不断提高,擅长花鸟、人物。吴友农博士在《新视觉艺术》、《中国艺苑》、《银潮》、《莫愁》等报刊发表20余篇美术评论;在《时尚牙医》、《小朋友》、《现代快报》等报刊发表60余篇美术绘画作品,其作品在第二届“文化墨旅”中国名家书画邀请赛获奖;现任南京医科大学书画协会理事、南京市美协会员、江苏省文德山水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协会会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口腔文化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3211286(微信同号)

邮箱: kqwh99@163.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