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文化网 行业观察 疫后新生,机遇齿间 | 吹响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复苏集结号 【新年特稿②】

疫后新生,机遇齿间 | 吹响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复苏集结号 【新年特稿②】

广告位

导 读

时针拨动到2023年。

我们正迎来疫后新生,各行业正迎来大复苏。2022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其中提出:“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口腔医疗作为备受疫情冲击的最大行业之一,阵痛与机会,蝶变与新生、煎熬与荡涤、抱团与整合、曙光与未来。一些口腔上游制造企业逆势飞扬、一些口腔医疗服务机构顺应数字化革新、一些口腔机构却深陷疫情泥潭之中倒在黎明之前。毋容置疑的是健康中国战略下,中国口腔医疗作为中国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也跟其它行业一样迎来强劲复苏,而每一位口腔人都是这场大变局的身体力行主体,肩负时代责任。

迎接口腔医疗行业大复苏,推动口腔医疗健康服务大发展,倾听口腔行业声音、触摸口腔行业脉息,重塑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新生态,由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业委员会、《口腔观察》新媒体矩阵联袂发起《疫后新生,机遇齿间——走出疫情,吹响中国口腔行业复苏集结号》行业调查与研讨、传播等系列活动。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业委员会

《口腔观察》新媒体

各地口腔行业发展不均衡,

抓住复苏机会做大做强做精做专

史久成 教授(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广东佛山市口腔医院特诊室专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校务委员兼口腔医学系主任;兼任佛山市口腔医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三年疫情,对我国经济和国人的健康与心理均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口腔医疗行业是全民大健康医疗行业的一个分枝,这三年也受到疫情的巨大的冲击,从而带给我们不少的启迪。疫情未终止,始终还在变化和发展,口腔医疗人员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各地口腔医疗市场发展不均衡,口腔医院、口腔门诊部和口腔诊所,国营或民管,规模、体制、人员、设备、器材及消毒、医疗技术水平、开展项目、医疗质量及监控、群众满意度等均存在差距。

在疫情持续影响下,做好医务人员与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消霉灭菌尤显重要。包括综合治疗台的水路与气路的灭菌、医务人员与患者诊治过程的无菌操作,诊室和器材的强化灭菌等,均应严格做好。复苏后,望广大口腔医务工作者注重自身健康,力争将我国口腔医疗事业做大、做强、做精与做专

民营口腔加速蜕变与整合,

把握四大趋势创新未来

邓邦莲 博士 (主任医师,博士,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口腔医学、应用经济学双博士,西安联邦口腔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谈疫情影响:

三年新冠疫情给民营口腔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尽管这三年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中国人民为抗疫做出巨大努力,但难以应对这始料未及的疫情反复。口腔医疗也经历了多轮的、长时间的停业,收入为零,租金、人力成本支出不减加之口腔医疗的特殊性,需要长期持续的张口,而且操作时又有飞沫流动,比较容易产生气溶胶传播。因此,作为感染高危场所之一,口腔医疗机构受到的管控比起其他医疗机构更加严格。相对公办医疗机构,疫情给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生存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整个民营口腔医疗行业的蜕变与整合趋势

谈对策:

新形势下的我们经营战略选择:一是坚定“技术立院”。医院要形成技术优、服务强、人为本的团队。充分调动每个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开展拜师学艺、四手操作、设备操练、标准病历等技术竞赛活动,请教授们手把手地将技术传授给医院年轻人,培养严谨务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努力练好内功。在医护人员的培养中,要坚持落实闭环管理,每天例行督查,规范接诊流程、美化环境卫生、严格作风纪律,一但发现问题及时在第一时间整改, 努力打造一支有自信、勇担当、敢作为的专业技术团队。二是坚定“服务兴院”。始终坚持以“质量第一,患者至上”为核心,强化临床标准化管理与服务,倾力打造“五个品牌”,即以患者利益为根本,树管理品牌; 以患者满意为标准,树服务品牌; 以患者康复为目标,树技术品牌; 以社会重担为己任,树形象品牌; 以内涵建设为主导,树文化品牌。三是坚定“诚信立院”。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的基本理念不变,视质量为生命,靠口碑求发展,守法经营,正道取利。治疗让患者满意,服务让患者体验,效果让患者评价,口碑让患者推荐,用患者的赞誉赢得民心 

谈机构数字化建设:

行业发展进入数字化、信息化阶段。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行业的不断渗透,口腔医疗行业也在更新换代加速。基于5G通信技术的远程诊疗、基于3D打印技术的隐形正畸、移动医疗管理APP、电子病历等新技术在口腔医疗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使口腔医疗行业正在逐渐步入数字化、信息化阶段。并且通过大数据手段,互联网模式,将患者及其相关的信息储存下来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到个体。

谈趋势:

疫情后新生,口腔医疗行业四大发展趋势:

1.市场潜力巨大: 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口腔健康意识觉醒等多重因素利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

2.口腔医疗社区化: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是市场主体,且数量仍在快速增长,随着批照难度降低和医生多点执业推进,个体门诊将成为未来口腔医疗社区化的主力军。

3.数字化转型加速:疫情新生线上问诊成为新趋势,口腔医疗机构营销策略向线上加速转型。数字化设备普及率持续提升,数字化能力成为未来衡量口腔医师水平的重要指标。

4.患者体验感提升: 口腔医院的环境要提升,设备要更新,口腔医生自身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疫情后时代的局面。

新年寄语:

新的一年要有新作为,西安联邦口腔医院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立足于患者就医体验,用精准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为患者解除痛苦,用优质的医疗服务温暖人心,坚守医者初心。

坚持以服务质量为主导,

三年口腔机构规模保持增长态势

马志欣 (北京劲松口腔医疗集团CEO)

谈疫情影响:

三年来,新冠疫情叠加外部环境变化,让各行各业都遭受了严峻挑战和冲击,以面对面诊疗为主要服务方式的口腔行业自然身处其中。持续三年的疫情,使整个社会的生活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疫情的反复和不确定性,也让很多口腔机构的发展节奏受到很大影响,对口腔机构的底蕴、实力和战略决心是一场艰巨考验。

谈对策:

面对严峻挑战,劲松口腔在疫情期间积极应对,积极研修“内功”,及时补强短板、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标准。以2021年“服务元年”为起点,我们成功创建了“6S”标准化服务体系和标准化质控监督体系,积极推行医生、护理、前台服务等各个板块的服务培训和评比活动,有力提升了劲松口腔的服务质量意识和服务水平。同时,疫情也对我们的院感防控能力和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考验。

疫情以来,劲松口腔坚持贯彻“积极防疫 安全就诊”的总方针,取得了丰富经验和宝贵成果。一方面,我们通过严密、科学的院感防控措施,确保了疫情期间的就诊安全,获得了朝阳区卫生主管部门的推广;另一方面,我们在保障自身运营的基础上,持续选派医护骨干多批次、多点位地支援抗疫工作,为首都抗疫提供了重要支持!

值得分享的是,疫情三年来,劲松口腔的机构规模成功保持了增长态势,我们的机构数量实现了翻倍。与此同时,我们的医资力量也获得不断补强,稳居北京市场龙头地位,这对于劲松来说着实不易。

谈口腔医疗数字化:

口腔医疗数字化已经非常普及。劲松口腔的数字化引入其实做的比较早,我们是隐适美iTero数字化口扫的首批战略伙伴,累计完成数字化口扫已达数万例。如今,我们的数字化技术已经应用到各个科室。无论是种植、正畸、全科、儿牙,还是洁牙预防科的医生、护士,都已经普及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操作能力。

2021年,我们的数字化精准诊疗中心正式建成,通过全系统的进口数字化设备和流程体系,可以实现对患者口腔数据的精准3D扫描和采集、纳米级的数字化取模、种植导板的现场3D打印和临时牙冠的现场切削制作等,让口腔种植体验更舒适、更高效。随着劲松口腔的机构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将逐步建立多个区域性的数字化诊疗中心,方便各个区域的患者体验数字化诊疗。

谈趋势:

随着疫情结束,我们的生活秩序会逐步回归正轨。口腔医疗行业发展,也将迎来新机遇。劲松口腔始终坚信,口腔医疗是一个以服务质量为主导的行业。无论是疫情前,还是“后疫情时代”,患者选择口腔机构都是以精湛、良好的医疗服务为主要考量。

疫情后,患者的消费会更谨慎、卫生要求会更好、服务诉求会更重,因此在选择口腔机构时会更注重医资实力、品牌、服务和诚信度。因此,我们会继续优化服务质量工作,以更诚信、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回馈患者。

新年寄语:

2023年希望我们口腔行业同仁,一起努力、共同进步!相信我们一定能迎来久违的春天!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平安健康!

疫情加速行业洗牌,

“老字号”的坚守与“时尚”新路

杨冬霞 (成都唐牙科股份连锁集团总经理。 )

谈疫情影响:

新冠疫情,整整三年,各行各业,均受到很大打击,从起初的旅游业和餐饮业,逐步延伸到房地产、教育行业等,我们口腔行业也未能幸免。刚过去的2022年,疫情尤其严重,除了1月和5月外,其余月份都举步维艰。一遇到疫情,顾客到店量就大幅下滑,新诊顾客不来,复诊顾客改约,业绩也随之惨淡。有时为配合政府部门防疫,部分门诊断断续续关门停业好几次,一关就是半个月或更长时间,业绩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应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唐牙科连锁作为一家拥有28年历史近30家门店的西南“老字号”品牌机构,顺应趋势,从“节流增效”出发,不断调整自身的组织架构,精简优化人员编制,缩减企业各项开支,同时加大各门诊主诊项目、特色项目的开发力度,提高内部员工转诊激励,促使门诊实行开源与节流双向管控,一手抓业绩提升,一手抓内务管控。

谈机构数字化建设:

“创一流品牌,做行业先锋”,是我们唐牙科的品牌愿景。我们一直认为,数字化口腔是口腔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此唐牙科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在逐步打造数字化口腔,从门诊的现代化装修,到无菌诊疗区、消毒供应中心、数字化种植区、美学正畸室、洁牙美白区、全景摄影棚等,到超大电子屏、3D口扫仪、超声骨刀、无痛麻醉、精密牙周仪、微创工具套装等设备投入。目前,我们已成功打造了9大数字化口腔,分别是我们的双桥子门诊,金沙门诊,晋阳门诊,光华门诊,华阳门诊,簇桥门诊,双流门诊,和美门诊、世茂门诊。

在软件方面,我们结合了口腔连锁运营的特殊性,独立开发了一套适合于连锁口腔运营的数字化口腔系统及其手机版。目前系统已运营一年多时间,整体运行良好,解决了其他很多口腔软件没法解决的问题,包括顾客信息完整度、治疗项目准确度、顾客跨门诊消费、病历及图片抽查便捷、各类渠道来源识别、各门诊及各部门业绩查询及数据分析、整体新复诊及年龄性别等自动汇总等问题,促进了经理抽查、护士回访、老带新、洁牙转诊等各项工作。随着智能化大数据的应用,我们也在探索更多的口腔门诊与顾客之间的数字连接通路,我们希望未来顾客除了到口腔门诊操作诊疗外,其它流程都能居家使用数字设备处理。

谈趋势:

疫后新生,口腔行业必将逐步复苏,同时也面临着品牌大洗牌,数字化、精品化、连锁化口腔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各口腔机构将更用心打磨自身的品牌特色与品牌价值,更注重各类顾客消费体验,让我们共同完成每一位口腔医护人员的使命,为顾客解决好各类口腔问题,也为整个口腔行业的欣欣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年寄语:

我们期待疫情彻底过去,期待经济尽快复苏,唐牙科人,将和所有口腔同行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发展。2023,期待一切美好都会实现。

架构德中口腔文化交流桥梁,

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Rong Qing Weiß(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德国DMG化学医药集团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

德国DMG化学医药集团是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牙科材料研发、制造、销售的牙科企业。我们从2001年进入中国,疫情三年来,中国是我们德国DMG系列产品在全球增长最快最大的市场。

随着疫情的解封,中国及全球口腔市场都在快速复苏,德国DMG一直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寻求卓越的合作伙伴,中国也是DMG公司在全球最大的市场,其策略不会改变。比如我们与国瓷爱尔创于2022年9月底在德国汉堡签约,联袂拓展中国口腔美学领域。

我欣喜地看到中国口腔医生非常刻苦、勤奋、好学,我们做了“谁与争冠”临床病例大赛,每一年都欣喜地看得到整体水平的提高,参与度非常之高,也得到了中国很多大学教授、专家的赞赏。同时我们将收到的这些临床病例文章拿回总部,并积极安排在全球其它国家发表,展示中国口腔医生和中国口腔医疗水平的风采。搭建中国口腔医生与世界口腔医生的交流平台

另外德国的老百姓形成了定期洁牙,定期口腔检测习惯,他们的口腔预防和口腔保健意识非常强的。我也欣喜地看到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差距越来越小。在口腔卫生、口腔保健方面DMG与中国的高等口腔院校以及一些专业的口腔医疗培训机构联袂举办主题培训班,提供口腔防护保健知识,也包括一些国际学术交流。在口腔积极预防方面,我们将理念和技术与产品相融合,将龋齿消灭在萌芽端。我们在中国的幼儿园、小学、公立、民营医院一起举办口腔公益讲座,公益免费涂氟活动我们有幸持续参与到“健康中国”战略中来,并为中德口腔文化交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后疫情时代,

“预防”这份大礼请牙周科和预防科收好

苏敏华 (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百龄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欧立制药联合创始人。)

作为以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中药品种为亮色的生厂企业,我们从局外人到观察者到参与者,历经十年,愈发坚定当初对预防之路的选择。

从2015年打造“中医药与口腔健康论坛”到见证2016年的“牙周元年”;从口腔健康管理是“健康中国2030”提出的重要规划之一,到后疫情时期国民预防保健意识空前高涨,结合牙防工作自身的属性,现有的空间交互技术和设施设备,已具备实现牙防措施标准化及普适性的能力

我们认为,我国口腔医师目前做得最多的工作常常是修复、重建及纠错。“让牙齿不坏”是患者的主要诉求,也是诊所对患者健康的最好的管理。健康牙周组织是开展各种口腔相关手术的前提和基础,牙周组织健康的维护应体现在口腔疾病诊疗的全过程

我们提倡个人和规范诊疗机构参与的共同管理。推荐管理流程如下:

基于提升牙周免疫力,快速改善牙周健康状态的神农典方产品技术,是目前业界探路针对牙周炎和龋齿四大致病菌的中药产品,“神农典方”产品技术的落地推广,在后疫情时代,顺应了众多口腔诊疗机构的转型需求,从目前的线下救济模式为主逐渐转变成预防治未病的线上社区口腔健康管理模式为主;当社区口腔诊疗机构承担更多口腔健康管理的功能时,居民就愿意到诊所。而教学型口腔专科医院逐渐分化为承担疑难杂症的处理和医师培训工作,医疗资源发挥的作用将被优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口腔文化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3211286(微信同号)

邮箱: kqwh99@163.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