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文化网 人物 吴东杰:在牙齿上作画,寻找医患沟通的艺术灵感 | 牙医纪事

吴东杰:在牙齿上作画,寻找医患沟通的艺术灵感 | 牙医纪事

广告位

吴东杰:暨南大学穗华口腔医院越秀院区正畸科 主诊医师

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从事口腔正畸临床工作7年。擅长于牙齿错颌畸型矫治、无托槽隐形矫正、数字化正畸治疗、自锁托槽矫治,及个别牙错位、牙列拥挤、牙齿不整齐、牙间隙、前牙反合等。

曾跟随暨大穗华口腔正畸学科带头人孔卫东教授学习6年,多次参加口腔正畸学习及学术会议,在个性化正畸方案设计、实现患者矫治目标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矫治时间,减少复诊次数,为患者提供更好、更舒适的治疗体验。

文|肖金

拔下来的牙,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子?

是像鱼钩?像树根?还是像一小块破烂的石头,甚至上面还带着血痕……

不!

在吴东杰医师的诊室里,它们变成了雕塑、变成了“冰墩墩”,变成了一幅漂亮的画,

它们都成了艺术品,成为一名口腔医生与患者沟通的桥梁。

01

诊室里的“牙齿艺术”藏品

在暨南大学穗华口腔医院越秀院区正畸医师吴东杰的诊室里,陈列着形态各异的微型“冰墩墩”:它们有些镶在底座上和冰墩墩摆在一起,有些陈列在牙模的旁边,有些装在精致的盒子里面……再仔细一看,这些“冰墩墩”居然都是牙齿做成的!有的牙齿上,甚至描绘着一幅画!

几乎每一位前来看牙的人,都会被这些“冰墩墩”藏品所吸引,把进门前关于拔牙的担心抛在脑后。

吴东杰的牙齿艺术创意

吴东杰的牙齿艺术创意

吴东杰的牙齿艺术创意

把拔下来的牙做成冰墩墩的创意,来自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吴东杰医生告诉我们,作为牙医,自己经常拔牙,拔出来的牙齿形状各异,有的像鱼勾,有的像树根,不少患者看到自己的牙齿拔出来时还血淋淋的,心理上还是有些害怕。他经常都在想,怎么做才能让大家不那么害怕看牙和拔牙呢?

今年初的北京冬奥会让“冰墩墩”成了顶流,可谓老少通杀。吴东杰便起了把牙齿做成冰墩墩的念头,正好遇上20多岁的阿青找他拔牙,于是他便把拔下的牙齿清洗,然后细心处理和装饰成了“牙齿冰墩墩”。过几天阿青来医院拆线时,才得知自己的牙齿被吴东杰医师做成了“冰墩墩”,这让她非常意外并且惊喜——原来自己的牙齿也是可以这么可爱!

赞叹之余,阿青和吴东杰医生聊起了自己看牙的故事。阿青是广州某大学艺术系的学生,之前因为害怕,一直对看牙比较抵触,结果这个“冰墩墩”让她对看牙的恐惧大为减轻,也改变了她对看牙医的认知,“没想到吴医生这么有艺术细胞!”她说。

这个牙齿做成的冰墩墩后来被阿青带到了学校里,再次成为口腔科普的“形象大使”,她的好几位同学因此专门找吴东杰医师看牙。

吴东杰医师没有想到自己的无意之举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如今许多患者来到他的诊间,第一件事不是准备拔牙,上牙椅,而是先要想参观一下他诊间里的牙齿冰墩墩,搞得拔牙像是参观之后顺势而为的事情!

02

口腔圈的拔牙“小王子”

口腔医师都知道拔智齿是比较难的,因为智齿不一定都只有一个或两个牙根,有的是三个、四个,有的是根抱在一起,有的还是牙根带勾,有的中间还抱着面部神经。遇到情况复杂的智齿,即使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会感到头疼,也是影响患者看牙体验最明显的因素之一。为了能让患者看牙更轻松,吴东杰非常注重拔牙这类临床基本功,长期坚持临床观摩学习与检阅文献,不断提高临床技能。

工作中的吴东杰

扎实的基本功为他换来患者的认可。

有一次,吴东杰医师遇到牙齿与神经管锁在一起的病例。患者找过许多医院都没有医生愿意拨,一是费用低,二是风险大。因为压迫到了神经管,患者被牙痛困扰得寝食难安。辗转多日后,还是吴东杰帮他一次拔掉。这让患者钦佩不已,专程为他送来一面锦旗。

如今,吴东杰成了院区开业以来拔牙最多的医生,平均每月拔牙上百颗;各种情形的牙齿到他这里都是应付自如,加上打麻针等流程,一颗牙齿一般20分钟左右就搞定。这些拔下来的牙齿,多数又成为了艺术品摆放在他的诊室里。

03

做一名让人放心的牙医

早在初中的时候,吴东杰就萌生了从医的想法。在师长们的教诲下,他也从那时起就知道学医是需要时间去慢慢沉淀的一件事情。

“长时间的投入去做一件事。”成为吴东杰学在医学路上的坚持。尤其是成为一名正畸医生后,更是在坚持临床学习之余,多角度地去考虑患者的感受。

参加学术活动

吴东杰非常认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名言,而且身体力行。他觉得作为一名正畸医生,不光是要为患者制定方案和做治疗,和病患沟通也很重要。医生只有完全了解了患者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做好治疗,而这种了解,需要的是真诚,不是敷衍了事能做到的。

对吴东杰医师的专业和细心,王女士(化名)感受最深,“我儿子从小牙就不好,消化不好,身体也不壮实。带他去过几家医院,医生给了方案后还没等我问细节,就叫下一个家长了。后来我听朋友介绍找到吴医生,第一次来就诊时,发现他问得非常全面和细致,我当时就感觉这个医生靠谱。”

“我的初中老师曾经对我说,他不希望我在学医过程中半途而废,他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有专业素养、能让病人放心的医生,这也是我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吴东杰说。

本文作者肖金系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口腔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扫码阅读《大众口腔文化》电子期刊

复件.jpg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口腔文化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123211286(微信同号)

邮箱: kqwh99@163.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